网站首页 | 新闻中心 | 产品展示 | 企业文化 | 媒体报道 | 联系我们 | 咨询留言
 
本站公告: 中国龙山文化 张辉黑陶艺术网站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
黑色奇葩  陶醉人生
 

   中国龙厚重、古朴,状似飞腾;菊花熏精致、繁密,灼灼其华;女娲陶婀娜多姿,如安格尔之《泉》……走进张辉工作室展厅,大大小小几百件黑陶艺术精品,让人沉浸在历史文化长廊里。徘徊在这些黑亮如漆,栩栩如生的黑陶艺术世界里,不禁疑惑,是谁复活了这古老的龙山文化?不错,是他,高级工艺美术师、设计师,工作室的主人-----张辉。张辉,齐河县华店乡尹屯村人。小时候年仅5 岁的他跟随哥哥一起上美术课,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喝水杯,要求同学们照着画,哥哥随手丢给他一张纸和一只笔,没想到他还像模像样画完了,且受到老师称赞,并得到那些哥哥姐姐的夸奖。他由此埋下了一颗追求绘画艺术的种子。

   八十年代初期,刘兰芳的评书 《岳飞传》风靡一时, 家喻户晓,老少皆知,后来陆续出版了《岳飞传》连环画册 。那时,已上小学的张辉对画册里的人物非常喜爱,通常是连续几天甚至成月揣摩,还把班里的同学对号入座编成画册中的人物,画成小人书在同学间娱乐流传。当时,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都认识他,喜欢他画画,特别是给自己画,称呼他小画家。后来传到了校长那里,校长把他叫到办公室,让他当面画了张人物画,一番夸奖后鼓励地说:好好努力,将来做一名画家。他把校长的话暗暗地记在了心中。



    张辉酷爱美术,在上中学时就参加了当地最有名的美术学习班。1987年底,山东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公司建立,广招美术爱好者,在美术班的推荐下,张辉走进公司,迈出了他人生选择的第一步。
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。看着一块块平常无奇的泥块,变成了精妙绝伦的艺术品,张辉的眼睛亮了。

   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工作。看着一块块泥胚在工艺师们的手里跳跃,转眼间,就赋予了他们生命,张辉深深的陶醉其间。 

    这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。这儿可以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;可以让白雪公主转身遇见了白马王子;可以……   

    热爱,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;热爱,是通向艺术之门的花径;热爱,能够融化敢于覆盖心灵的每一片冰。 张辉深深的陶醉其中。 他感觉多年埋藏在心灵深处的那些种子好像久旱逢雨。就好像旧陶器上的那些花纹,那些鱼、那些鸟,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在动、在飞。 由于灵性超前,成绩突出,尤其是雕塑、雕花技艺优秀,创意独特,他先后被任命为带班长、车间主任,成为龙山黑陶工艺公司的顶梁柱。  

    转眼1990年,在北京量具刃具厂工作的父亲退休,希望他去顶替接班(当时是国家政策最后一批允许接班者),并给他办理好了一切手续。进京接父亲的班,就意味着终身成为当时农村人人羡慕的“铁饭碗”,何况北京市的工作环境又是多么的诱人呀!到底要“铁饭碗”,还是要这“泥饭碗“呢?一面是北京美好世界的诱惑,一面是自己酷爱的黑陶艺术,他纠结了。 在几天几夜的反复思考后,他终于下定了决心,毅然留下来继续从事黑陶文化艺术创作。 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文化涵养不断积淀。 由于成绩优异,他当年就被评为“齐河县先进工作者”和“齐河县青年突击手”。

    1987年,张辉开始进行黑陶艺术的研究与创作。1992年,由于工作突出,被任命为公司经理;公司后来受国家轻工部陶协之托,与中央工艺美院共同组建“中国陶瓷协会黑陶研究所”, 他被任命为黑陶研究所副所长; 2007年他承包公司,任总经理;2010年创办张辉黑陶工作室。20多年来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其创作的多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收藏,并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。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天津博物馆、陕西博物馆、山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。

1997年,为香港回归创作《东方明珠》,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收藏;
1999年,应清华大学工艺美院袁运甫教授之邀参加千禧年编钟制作;
2005年参与制作的作品《菊花熏》被民族博物馆收藏。
2010年原创作品《雕花蛋壳杯》荣获首届中国黑陶艺术作品评比银奖
2010年原创作品《浮雕孔雀卷筒》荣获中国第五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
2011年原创作品《麟吐玉书》荣获国际大众艺术节金奖
2011年原创作品《小口美人鱼瓶》荣获山东首届工艺大赛金奖
2012年作品《浮雕岁寒三友》获中国黑陶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银奖
2013年原创作品《宝相花瓶》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。
2013年12月张辉黑陶工作室被德州市设定为德州市技师工作站。
2014年5月张辉被省政府授予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
2014年6月张辉被德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德州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
2015年4月作品(软刻版)《菊花熏》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。
2015年6月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。

    其间2006年--2012年,分别四次代表文化产业,参加省文化产业博览会;2007--2011年,应邀参加潍坊市政府主办的“风筝节”; 2010年,应邀参加中国第五届民间艺术博览会;2011年7月应省文化厅之邀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展,其创作的黑陶作品,因为风格独特、技法精巧,而荣获银奖,作品被韩国有关部门收藏;2012年,应邀参加中国黑陶艺术作品展; 2013年,应邀参加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。

    艺术点亮人生,荣誉是社会对他无声的赞誉。

    张辉,高级工艺美术师、设计师。 然而,有谁知道,张辉最早只是初中文凭。 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,多年来,张辉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。每天晚上,洗脚睡觉前,他总要拿起一本专业书籍,认认真真地学习,孜孜不倦地钻研。因为,他明白,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,是很难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。 他还自掏腰包,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习。 后来,他又到中国的最高艺术学府—中央美术学院,进入其陶瓷系,跟随陈进海教授学习。1999年,他应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之邀,参加千禧年编钟图案模型制作《中华和钟》。此钟是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,以2400年前曾候乙编钟为原型进行设计。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的青铜编钟,安放在享殿正中,成为太庙馆藏文化作品。江泽民主席于2000年1月1号上午首先鸣响。中华和钟音域宽广,即可和多种民族乐器配合,又可接轨大型管弦乐队,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演奏双音编钟。钟体由江主席亲自书写“千年和钟,万年永保”字样。此钟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。其制作的108件作品全部陈列于北京民族文化宫。

    自2007年承包公司起,他潜心黑陶的研究与探索,大胆地开发与创新,首创雕花蛋壳杯。

    众所周知,在黑陶文化中,其代表是薄胎杯,俗称蛋壳杯,因其壁薄如蛋壳而闻名,在几年的探索中,经过反复试验,张辉终于揭开了蛋壳杯之谜,创作出了0.5-1㎜的蛋壳杯,此后,又反复试验,在蛋壳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,雕刻上精密的花纹,更增加了它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。雕花薄胎陶的胚胎特别薄,制作的每一道工序稍不注意胚胎就会破裂或者破碎,一切就会前功尽弃。拉型时容易变形,特别是雕花过程,更为精细,只要用力稍微不均,作品就失败。有时候烧制过程的一点小失误就会全盘皆输,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和失败,他终于成功了。

   传统的薄胎陶制作难,雕花薄胎陶的制作更难,每一件作品都是绝版,厚度上可到0.2毫米;重量上可到20克;形状上可小到10公分,可大到1.5米;造型上有杯型、蛋形等等。每一件作品的问世都可说是奇迹的创造,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凝聚了创造者巨大的心血。天道酬勤,蛋壳陶精品系列成了他的镇馆之宝艺术是无止境的,张辉始终醉心于黑陶的艺术设计与制作,近期,他又对黑陶的影雕和彩雕痴迷了,那山川河流,那鸟兽虫鱼,流在了他的指间,活在了他的陶艺里。

   为了探究艺术之真谛,张辉作为中国黑陶文化的执着追随者,他带领一支精英队伍不断探索创新,创造了一个个奇迹,不但弘扬了民族文化,而且创造了现代黑陶艺术的辉煌。20多年来,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创作的多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收藏,并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,被业内普遍公认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潜力的黑陶艺术创作传承人。
 
   “借得龙山骨,再铸黑土魂”,这就是张辉对中国黑陶文化的深刻理解.

2015/8/8
 
  联 系 我 们

齐河县张辉黑陶工作室 鲁ICP备10204872号